读《相圯公六旬晋一寿序》手记
字词考:
1、圯yi(二声):桥之意。圮:pi(三声)毁坏,倒塌。这里人名是圯qi。
2、宗愚弟:同宗老弟。
3、侔mou(二声):齐,等。
4、刀笔吏:指掌文案的官吏,亦可指讼师幕僚。
5、治城:遗址在今河南省汝州西庙下东注人城。
6、攘袂[rǎng mèi]:捋起袖子,捋上衣袖。常形容奋起貌。诟詈:gòu lì,解释为辱骂,责骂。
7、周甲:满六十年。
8、戚属:戚,因婚姻联成的关系。如亲戚,外戚,戚族,戚友。属:同一家族的。亲属,眷属,烈属
文中罗列的信息:
1、六世相圯公:
僴公→凤公→应鸾公→玙公→洪升公→相圯公。
2、此篇是为相圯公满六十做的寿序。作者是潘宗毕、张人堉、杜永川永才等。但这三人中真正执笔的估计是潘宗毕,他“撰拜"的,张人堉也参与写的,为拜"书"。顺带签上杜永川杜永才杜仁久等"拜祝"。
张人堉,六世,相(光)字辈。人堉,估计是字号。经查,原谱无留存字号。又或是河南支张氏人。因其落款为“宗愚弟"故人堉公姓张。
3、文中写相圯公,年轻好学却未考中,学而优,却不仕,曾当过刀笔吏,即官衙里的讼师幕僚,相当于现在的律师、秘书、参谋等职。几年后,又辞职。“居治城百里沟数里”,治城,遗址在现河南省汝州西庙。百里沟地名今尚存。不当刀笔吏,却去河南治城干什么?"耕田力穑",去当农民种田了,闲时"课子教孙",与友"杯酒唱酬",原来是圯公不愿和官场同流合污,自求其天性,天性使然。其六十晋一大寿,岳父叫杜石堂,送了块寿匾。相圯公,配杜氏,又居河南。说到这里,我们就猜想,相圯公就是到河南治城做了上门女婿。有子五人,就不知圯公之后裔主要是生活在河南还是我们肖溪。若在肖溪,是不是后来举家迁回本地的。这需请圯公后代来说明。
4、为什么说杜石堂是相圯公的岳父呢?文中执笔者张人堉与相圯是同宗兄弟,称杜石堂为“杜公石堂",即比相圯公长一辈,谱书中记载相圯公又德配杜氏,故杜石堂为其岳父,杜永川杜永才为圯公妻子之内侄儿。
5、相圯公生殁俱失考,其六十晋一,也未知何年何月。不过,从祝寿者潘宗毕署名前“壬辰(1832年)科举人”和人堉公“已亥(1839年)恩科举人”来看,圯公祝寿六十晋一是在1839年至1891年(此年续谱成)之间。即在二续谱前六十晋一,具体年代未有证据证明。
6、经三续谱查阅,相圯公后代较多,从106页至113页,共8页皆为相圯公后,如友厚、友正、友琨、友毅、友元、友柱、友可、友仪公等及之后。不知此系子孙同宗们,有否祖上之河南传说?一百三十年以上了,年代久远,代代口头相传而无笔书,古往多少事,都快湮灭在历史长河当中了。